白碧岩 高山上的钟姓畲族村
甸岭山的梯田。
石臼成了山村孩子的玩具。
山里的野生猕猴桃仅乒乓球大小。
山中稻田。
畲族的山歌对唱、竹竿舞、凤凰装、凤凰茶茶艺表演等习俗,对于乐清人来说,无疑是神秘而遥远的。不过在仙溪镇,就有一个村庄,白碧岩自然村,村里320多名村民全是清一色的畲族人。畲族人自称“山哈”,“哈”畲语意为“客”,“山哈”就是居住在山里的客人。
地理
高山村
在乐清版图上,仙溪镇东辽村白碧岩自然村高悬于仙溪镇西北极甸岭山的海拔700多米处。
从乐清万岙进入沈海高速公路,在雁荡出口下来,再沿着104国道,经大荆镇往仙溪方向行驶。沿着宽敞的乡间公路一直向北,迎面看到甸岭山的新郎岩、新妇岩,开到这条路的尽头便可由盘山公路蜿蜒而上。
一路上,尽是高山、河流、溪涧、山林、梯田所组成的田园风光,东辽村就隐藏在这连绵的群山之中。
沿着盘山公路开了近半小时,才看到有人生活的痕迹——路旁有一座座新楼房。
记者抬头,看到村牌上写着“东辽村”。
“要去白碧岩畲族村,还得再往上绕。”仙溪镇政府驻东辽村的干部章学飞介绍,东辽村有6个自然村,分别是前垟、白碧岩、山湾、下檐、高冈和大头丘。畲族人大多居住在白碧岩自然村,在东辽村的东面,那里的人都姓钟。
民生
空心化
仅34人留守村庄
经过东辽村社区服务中心时,里面热闹的场景吸引了记者——老人们神情悠闲,聊着天玩着麻将,老妇们坐在能晒到太阳的角落里绣花边。因山里气温低,他们大多穿着两件衣裳。
“你们这里有畲族人吗?”记者问道。
人群中走出一名老汉,花白的头发,咧嘴微笑时,露出稀疏不齐的牙齿。
他说:“坐机器(谐音)。”
以为讲的是畲族语言,记者向章学飞求助,希望他能帮忙翻译。
章学飞扑哧一声笑开了:“他让你进去坐一下。这里的畲族人不会说畲语,讲的是大荆话。”
这名叫钟选仓的老人,今年73岁,老伴过世了,儿女们外出闯荡,与他为伴的只有4岁的孙子晨晨。
老人好客,主动当起向导,邀请记者去他家小坐。他家就在白碧岩自然村。
步行百余米,到了一个岔口,老人说:“朝右边走几步,就是白碧岩了。”
“十来年前,盘山路是黄泥路确实不好走。不过,现在好了,宽阔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,村民们还可乘公交车上下山。过年时,回乡的私家车,也能开到家门口。”陪同采访的东辽村村主任戴立新开心地说。
漫步村庄,我们没有遇到一个青壮年,就连鹤发垂髫都极少见。
戴立新介绍,目前白碧岩留守的仅有34人,都是老人和小孩,青壮年都外出闯荡了。
相关新闻>>
- 发表评论
-
- 最新评论 更多>>